VW001.039.20240108.001
要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傳承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激發共產黨員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風,督促領導干部從嚴管好親屬子女。積極宣傳廉潔理念、廉潔典型,營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風尚。
習近平2024年1月8日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0116.001
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要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
一要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重信守諾。金融行業以信用為基礎,更要堅持契約精神,恪守市場規則和職業操守。要發揚“鐵算盤、鐵賬本、鐵規章”傳統,始終不做假賬。堅持欠債還錢,珍惜信譽,不當老賴。要加強行業自律,對嚴重失信者終身禁業。
二要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見利忘義一向為君子所不齒。金融具有功能性和盈利性雙重屬性,盈利要服從功能發揮。金融行業要履行好社會責任,實現金融與經濟、社會、環境共生共榮。
三要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國際上一些金融機構能夠成為百年老店,基業長青,最重要的秘訣是穩健審慎。金融行業要樹立正確的經營觀、業績觀和風險觀,穩健審慎經營,既看當下,更看長遠,不貪圖短期暴利,不急躁冒進,不超越承受能力而過度冒險。
四要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關鍵是解決好金融為誰服務、為什么創新問題,緊緊圍繞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便利人民群眾推動創新,不能搞偽創新、亂創新。
五要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金融運營特別講究依法合規。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要嚴格遵紀守法,遵守金融監管要求,自覺在監管許可的范圍內依法經營,不能靠鉆法規和制度空子、規避監管來逐利,更不能撞紅線、沖底線,游走于法外。
習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0202.001
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韻味的城市,要保護和利用好歷史文化街區,使其在現代化大都市建設中綻放異彩。
習近平2024年2月1日至2日赴天津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202.002
看到市民和游客在欣賞傳統民俗表演時喜氣洋洋,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農歷新年是龍年,龍在中華文化中有著勇敢奮進、活力無窮、吉祥如意等多重寓意,寄托著美好的愿景。大家對新的一年要充滿信心,把日子過得更好。春節期間,各地可以多舉辦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讓節日更喜慶、更歡快。
習近平2024年2月1日至2日赴天津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202.003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展現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氣質,是傳承發展城市文化、培育滋養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天津要深入發掘歷史文化資源,加強歷史文化遺產和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市場體系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深刻內涵的文化品牌,進一步彰顯天津的現代化新風貌。
習近平2024年2月1日至2日赴天津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208.001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具有剛健威武的雄姿、勇猛無畏的氣概、福澤四海的情懷、強大無比的力量,既象征著五千年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斗進取的精神血脈,更承載著新時代新征程億萬中華兒女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堅定意志和美好愿望。甲辰龍年,希望全國人民振奮龍馬精神,以龍騰虎躍、魚躍龍門的干勁闖勁,開拓創新、拼搏奉獻,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習近平2024年2月8日在二〇二四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0320.001
大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推動移風易俗。
習近平2024年3月20日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0321.001
國家要強大,必須辦好教育。一師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這一紅色資源保護運用好。學校要立德樹人,教師要當好大先生,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知識文化素養,更要上好思政課,教育引導學生明德知恥,樹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努力成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
習近平2024年3月18日至21日在湖南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321.002
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傳統文化,共同構成璀璨的中華文明,也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常德是有文化傳承的地方,這里的絲弦、高腔、號子等要以適當載體傳承好利用好,與時俱進發展好。
習近平2024年3月18日至21日在湖南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321.003
湖南要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展現新作為。保護好、運用好紅色資源,加強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發揚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時代新風新貌。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形成更多新的文化產業增長點。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護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綠水、藍天凈土,把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轉化為旅游業的持久魅力。
習近平2024年3月18日至21日在湖南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329.001
文化交流與旅游合作是中哈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和紐帶。近年來,兩國人文合作方興未艾,互免簽證協定生效,互設文化中心協定簽署,魯班工坊落地,青年交流佳話頻傳,人員往來日益密切,人民友好基礎越來越牢。去年,我同托卡耶夫總統共同宣布2024年為中國的哈薩克斯坦旅游年。希望兩國以旅游年為契機,深化旅游合作、增進人員往來、賡續千年友誼,攜手建設好中哈關系新的“黃金三十年”,為構建中哈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
習近平2024年3月29日致中國“哈薩克斯坦旅游年”開幕式的賀信
VW001.039.20240410.001
兩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民族有共同的責任、對未來有共同的期盼。我們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來把握兩岸關系大局。
習近平2024年4月10日會見馬英九一行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410.002
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中,共同建設了包括寶島臺灣在內的祖國疆域,共同書寫了中國歷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共同培育了民族精神。兩岸同胞從來都是一家人,應該常來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親。我們將采取更有力措施積極推動兩岸交流交往交融,讓兩岸同胞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促進心靈契合。我們熱誠邀請廣大臺灣同胞多來大陸走一走,也樂見大陸民眾多去祖國寶島看一看。
習近平2024年4月10日會見馬英九一行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410.003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兩岸同胞要堅定中華文化自信,自覺做中華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弘揚者,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榮譽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2024年4月10日會見馬英九一行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505.001
作為東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國和法國長期以來相互欣賞、相互吸引。法國啟蒙思想家很早就開始研究中華文化,中國人民也對伏爾泰、狄德羅、雨果、巴爾扎克等法國文化巨擘耳熟能詳。60年前,中法兩國突破冷戰藩籬,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60年來,中法關系始終走在中國同西方國家關系前列,為國際社會樹立了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典范。
習近平2024年5月5日抵達法國巴黎奧利國際機場發表的書面講話
VW001.039.20240505.002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放棄獨立思考,是一切不幸的核心”。中法作為兩個有獨立自主精神的大國,在歷史長河的每一次相遇都能迸發出巨大能量,影響世界行進方向。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讓我們攜手再出發,推動中法關系取得新的更大成就,造福兩國和世界!
習近平2024年5月5日在法國《費加羅報》發表的題為《傳承中法建交精神 共促世界和平發展》的署名文章
VW001.039.20240506.001
加快人文交流“雙向奔赴”。以中法文化旅游年為契機,推進教育、體育、影視、青年、地方等合作。中國支持法國辦好巴黎奧運會,歡迎更多法國朋友赴華,決定將對法國等12國公民短期來華的免簽政策延長至2025年年底,支持增開上海至馬賽直飛航線。150年前法國人士參與建設的中國福建船政學堂、上世紀初的赴法勤工儉學運動都是兩國教育交流史上的佳話。我們歡迎法國擔任今年中國國際教育年會主賓國,推動未來3年法國來華留學生突破1萬人、歐洲青少年來華交流規模翻一番。
習近平2024年5月6日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共見記者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506.002
經過75年艱苦卓絕的奮斗,中國的國家面貌和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有一點從未改變,那就是我們和平良善的本性、博大包容的胸襟和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它根植于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生長于中國人民的靈魂深處。
習近平2024年5月6日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共見記者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506.003
中法兩國同屬亞歐大陸,一個在東端,一個在西端;一個是東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一個是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兩國沒有地緣政治矛盾,沒有根本利益沖突,有著獨立自主的精神共鳴,有著燦爛文化的彼此吸引,更有著利益廣泛的務實合作。有歷史可鑒,有現實可依,中法兩國沒有理由不發展好雙邊關系。站在人類發展新的十字路口,面對世界百年變局的風云際會,中方愿同法方密切全方位交流合作,推動中法關系邁上更高水平,取得更大成績。
習近平2024年5月6日在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閉幕式上的致辭
VW001.039.20240506.004
中法都是文化大國,雙方要加快人文交往“雙向奔赴”,繼續辦好中法文化旅游年各項活動,積極推進文物聯合保護修復工作和世界遺產地結好等合作。中方歡迎更多法國朋友赴華,將對法國等12國公民短期來華的免簽政策延長至2025年年底,推動未來3年法國來華留學生突破1萬人、歐洲青少年來華交流規模翻一番。中方支持法方辦好巴黎奧運會,將派出高水平代表團赴法參賽。中方愿同法方深化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領域合作,支持法方辦好聯合國海洋大會,鼓勵兩國有關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結對。中方也愿同法方加強在人工智能治理、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等領域對話溝通。
習近平2024年5月6日同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會談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506.005
特殊在相互理解。作為東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歷來相互欣賞、相互吸引。孔子的思想深刻影響了伏爾泰等人,為法國啟蒙運動提供了啟迪。上世紀初的留法勤工儉學熱潮,則為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培養了大批人才。今年是中法文化旅游年,相信兩國將以此為契機,從彼此文化中尋求更多智慧、汲取更多營養。
習近平2024年5月6日出席馬克龍舉行的歡迎宴會時發表的祝酒辭
VW001.039.20240507.001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綿5000多年而從未中斷的悠久文明。正因如此,中國人有著很強的家國理念,尤其重視和珍視國家統一。許多華僑在海外生活多年,仍懷有深深的愛國情感,對祖國不斷發展壯大由衷感到自豪。我出訪期間,經常看到很多華僑華人和留學生自發在沿途等候歡迎。現在中國已經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相信經過中國人民的接續奮斗,中國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和法國雖然分屬東西方文明,價值理念、社會制度不同,但都重視文明交流互鑒。雙方可以和而不同,通過對話合作,為世界的和平和發展以及人類的進步作出新的貢獻。中方愿同法國和歐洲加強人文交流,不斷深化經貿合作,增進相互正確認知,鞏固好、傳承好中法、中歐人民友好故事。
習近平2024年5月7日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上比利牛斯省舉行中法元首小范圍會晤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507.002
我們要始終做民心相通的好知音。中塞鐵桿友誼經歷過血與火的淬煉,在新時代更加煥發出新的光彩。我們要打造立體多元的人文交流和地方合作格局,用好“免簽+直航”效應,發揮好互設文化中心的作用,加大教育、體育、文化、旅游等合作,為青年創造更多機遇,讓中塞友好薪火相傳。
習近平2024年5月7日在塞爾維亞《政治報》發表的題為《讓鐵桿友誼之光照亮中塞合作之路》的署名文章
VW001.039.20240508.001
75年來,中匈堅持做互學互鑒的好朋友。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多年運行良好,布達佩斯中國文化中心即將正式運營。中國多所高校開設了匈牙利語專業,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在匈牙利廣受歡迎,布達佩斯匈中雙語學校培養了一批批傳承中匈友誼接班人。地方交往積極活躍,每周往返兩國的客運直航班次達到兩位數,人員往來便利化措施不斷落地見效。兩國人文交流步子越邁越大,人民友好基礎越筑越牢。
習近平2024年5月8日在匈牙利《匈牙利民族報》發表的題為《攜手引領中匈關系駛入“黃金航道”》的署名文章
VW001.039.20240508.002
我們要持續擴大人文交流,厚植雙邊關系民意基礎。民心相通是中匈關系發展的源頭活水。中方愿同匈方在教育、文化、旅游、體育、青年、媒體、地方等各領域不斷拓展交流合作,支持兩國語言教學,用足用好互設的文化中心平臺,鼓勵各類人員、機構加強交往互動。中方愿同匈方繼續提高各自簽證便利化水平,擴大兩國直航聯系,為兩國人員往來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習近平2024年5月8日在匈牙利《匈牙利民族報》發表的題為《攜手引領中匈關系駛入“黃金航道”》的署名文章
VW001.039.20240509.001
中匈傳統友誼有深厚基礎。雙方將繼續支持兩國語言教學,用好互設的文化中心平臺,加強體育、媒體、地方等領域交流合作,促進文明互鑒、民心相通。雙方將進一步優化各自出入境政策,加強兩國直航聯系,為擴大雙向人員往來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習近平2024年5月9日同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共同會見記者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511.001
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為內容支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習近平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據新華社北京2024年5月11日電
VW001.039.20240514.001
這些年你們自發守護長城、傳承長城文化,并依托長城資源走上了致富路,我很高興。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保護好、傳承好這一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希望大家接續努力、久久為功,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好長城,弘揚長城文化,講好長城故事,帶動更多人了解長城、保護長城,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財富世世代代傳下去,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習近平2024年5月14日給北京市八達嶺長城腳下的鄉親們的回信
VW001.039.20240516.001
堅持以世代友好為基礎,共同傳遞中俄友誼的火炬。中俄兩國都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普希金、托爾斯泰的作品在中國家喻戶曉,京劇、太極拳等中國傳統文化也深受俄羅斯人民喜愛。當前,雙方以落實《2030年前中俄人文合作路線圖》為主線,不斷擴大人文領域合作。我同普京總統一道將今明兩年確定為“中俄文化年”,提出雙方要舉辦一系列接地氣、連民心、有熱度的文化交流活動,鼓勵兩國社會各界、各地方加強交往,更好促進民心相知相通、相近相親。
習近平2024年5月16日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會見記者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516.002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中俄關系四分之三個世紀的風雨歷程表明,不斷鞏固和發展中俄永久睦鄰友好、全面戰略協作、互利合作共贏,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順應國際社會期待和時代發展潮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互辦主題年已經成為中俄人文交流的優良傳統,也是兩國關系發展史上的特色和亮點,受到兩國人民普遍歡迎。去年,我和普京總統商定2024-2025年舉辦“中俄文化年”。今天,雙方正式啟動這一文化盛事。雙方將舉辦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項目,進一步釋放兩國文化合作潛力,共同開創中俄文化交流的新未來。相信這將為中俄友好的世代傳承、為兩國人民的相知相親注入新動力。
習近平2024年5月16日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出席“中俄文化年”開幕式暨慶祝中俄建交75周年專場音樂會時的致辭
VW001.039.20240516.003
中俄兩國民族音樂都是世界文明百花園中的絢麗花朵。今晚這場音樂盛宴必將成為中俄文化交流互鑒的精彩華章。讓我們以“中俄文化年”為契機,以慶祝建交75周年為新起點,弘揚友好,攜手前行,為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增光添彩,共同開創中俄友好新的美好未來!
習近平2024年5月16日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出席“中俄文化年”開幕式暨慶祝中俄建交75周年專場音樂會時的致辭
VW001.039.20240522.001
旅游是中美兩國人民交往交流、相知相近的重要橋梁。我們熱情歡迎美國游客來華旅行,結識中國朋友、體驗中華文化、游覽美麗山水,親身感受真實的中國。希望兩國各界以本次高層對話為契機,深入交流,凝聚共識,積極行動,以旅游合作促進人員往來,以人文交流賡續中美友誼,助力“舊金山愿景”轉為實景。
習近平2024年5月22日致第14屆中美旅游高層對話開幕的信
VW001.039.20240524.001
山東要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積極作為。要堅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國際孔子文化節等為載體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要保護和運用好紅色資源,大力弘揚沂蒙精神,推動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要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深化城鄉精神文明建設,抓好農村移風易俗,讓現代文明理念在鄉村深深扎根。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進文化數字化,讓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經濟發展增動能增效益、為旅游休閑增內涵增魅力、為城鄉社會增正氣增活力。
習近平2024年5月22日至24日在山東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526.001
我讀了你們每個人的信,從字里行間、畫里畫外感受到了大家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對兩國友好的期盼。5年前,我同穆罕默德總統共同啟動阿聯酋中文教學“百校項目”,如今看到“學中文”在阿聯酋已經成為一種新風尚,培養了一批像你們這樣的中阿交流小使者,我很欣慰。
習近平復信阿聯酋中文教學“百校項目”學生代表,據新華社北京2024年5月26日電
VW001.039.20240530.001
中方愿同阿方包容互鑒,把中阿關系建設成不同文明和諧共生的典范。面對更加多元的世界,對話多一分、對抗就少一分,包容多一點、隔閡就少一點。和平、真知、誠信、包容是中阿人民共同追求。我們愿同阿方共倡人文交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書寫不同文明互學互鑒的新時代典范。
習近平2024年5月30日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十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
VW001.039.20240530.002
中方愿同阿方設立“全球文明倡議中國-阿拉伯中心”,擴大中阿改革發展研究中心規模影響,加快智庫聯盟、青年發展論壇、大學聯盟、文化和旅游合作研究中心等平臺建設。中方將每年邀請阿方200名政黨領導人訪華,未來5年將同阿方力爭實現1000萬游客互訪。
習近平2024年5月30日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十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
VW001.039.20240530.003
前不久,我專門給阿聯酋中文學習者回信,勉勵他們學好中文、了解中國,為促進中阿友好作出貢獻。中方愿繼續支持“百校教中文”項目,推進阿聯酋中國文化中心建設,加強人文交流,增進彼此了解和友誼。
習近平2024年5月30日同阿聯酋總統穆罕默德會談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619.001
宏覺寺這座千年古剎,在增進歷代中央政府與藏傳佛教聯系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要保護好這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作出新貢獻。要向老一輩革命家學習,把新時代黨的統戰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做得更好。
習近平2024年6月18日至19日在青海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620.001
加強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積極發展特色旅游、全域旅游。
習近平2024年6月19日至20日在寧夏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624.001
堅持培育創新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基因,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使崇尚科學、追求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習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0624.002
人才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創新文化土壤的滋養。要持續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研人員志存高遠、愛國奉獻、矢志創新。要加強科研誠信和作風學風建設,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
習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0628.001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脈相承,都根植于親仁善鄰、講信修睦、協和萬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彰顯了中國外交自信自立、堅持正義、扶弱揚善的精神風骨,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世界情懷,都展現了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是新形勢下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好的傳承、弘揚、升華。
習近平2024年6月28日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0628.002
要尊重各國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發展階段,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
習近平2024年6月28日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0628.003
我們要展現開放包容的胸襟。世界各國猶如乘坐在同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這艘船承載的不僅是和平期許、經濟繁榮、科技進步,還承載著文明多樣性和人類永續發展的夢想。歷史上,多元文明相互遇見、彼此成就,共同推動了人類社會大發展、大繁榮,書寫了美美與共、交流互鑒的燦爛篇章。中方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就是旨在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促進各種文明包容互鑒。這個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國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不同文明完全可以在平等相待、互學互鑒中兼收并蓄、交相輝映。
習近平2024年6月28日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0702.001
我們互幫互助、互學互鑒,掀起了人文交流新高潮。中哈成功簽署互設文化中心協議,首次合拍電影《音樂家》。中國高校在哈薩克斯坦分校、魯班工坊、中國傳統醫學中心等人文合作項目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互免簽證讓兩國民眾實現像走親戚一樣常來常往,去年兩國人員往來近60萬人次,今年前3個月已經超過20萬人次,有望再創新高。地方合作蓬勃發展,友好省州市增至26對。廣受中國患者尊敬和愛戴的眼科專家卡培拉別科夫、有著“熊貓俠”美譽的獻血志愿者魯斯蘭、火遍大江南北的哈薩克斯坦歌手迪瑪希等,成為新時代中哈友好的使者。
習近平2024年7月2日在《哈薩克斯坦真理報》、哈薩克國際通訊社發表的題為《同心篤行 續寫中哈關系新篇章》的署名文章
VW001.039.20240702.002
深化中哈友好是兩國民心所向、民意所盼。我們要傳承好這份友好情誼,開展豐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動,進一步促進兩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辦好魯班工坊、孔子學院、西北工業大學哈薩克斯坦分校,培養更多中哈友好事業接班人。歡迎兩國高校、智庫、科研機構開展聯合辦學、合作科研,支持兩國社會各界增進交流,鼓勵兩國更多地方省州市結好,不斷深化教育、旅游、考古、藝術、媒體等領域合作,拓展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廣度。
習近平2024年7月2日在《哈薩克斯坦真理報》、哈薩克國際通訊社發表的題為《同心篤行 續寫中哈關系新篇章》的署名文章
VW001.039.20240702.003
2000多年前,張騫持節出使西域,叩開了中國同中亞友好交往的大門。古絲綢之路推動了我們兩個偉大民族的友好交往和交流互鑒。
習近平2024年7月2日在《哈薩克斯坦真理報》、哈薩克國際通訊社發表的題為《同心篤行 續寫中哈關系新篇章》的署名文章
VW001.039.20240703.001
中方支持明年在哈薩克斯坦舉辦“中國旅游年”,決定在哈薩克斯坦開設第二家魯班工坊。昨天我在機場聽到哈薩克斯坦少年用標準流利的中文演唱《歌唱祖國》,十分感動。青年是中哈世代友好的傳承者。雙方要發揮好兩國文化中心和北京語言大學哈薩克斯坦分校作用,加強人文交流,增進兩國民眾尤其是青年一代相知相親,筑牢兩國全方位合作的社會民意基礎。
習近平2024年7月3日同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舉行會談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703.002
我們共同出席了兩國文化中心和北京語言大學哈薩克斯坦分校揭牌儀式,相信這將進一步促進兩國民眾相識相知相親。中方決定在哈薩克斯坦開設第二家魯班工坊,明年在哈薩克斯坦舉辦“中國旅游年”。雙方將拓展媒體、智庫、影視等領域合作,鼓勵更多省州市結好,筑牢兩國社會民意基礎。
習近平2024年7月3日同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共見記者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705.001
中國和塔吉克斯坦山水相連、命運與共,古老的絲綢之路見證了兩國人民2000多年的友誼。中國漢代張騫、唐代玄奘、明代陳誠都曾在塔吉克斯坦留下了友好足跡。粟特商隊穿梭于歐亞大陸,促進了中國同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的貿易往來,也為絲綢之路沿線民眾文明交流和文化互鑒作出了特殊貢獻。
習近平2024年7月5日在塔吉克斯坦《人民報》和“霍瓦爾”國家通訊社發表的題為《共創中塔關系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
VW001.039.20240705.002
我們友好交流、互學互鑒。從孔子學院到魯班工坊,我們培養了一大批會語言、懂技術的生力軍,他們投身到兩國發展和合作的熱潮之中。從中塔中醫藥中心到“健康快車國際光明行”,中國傳統醫學借助現代技術,為兩國人民健康保駕護航。從文化日、研討會到互派留學生、翻譯出版書籍,民相親、心相通的涓涓細流持續匯入兩國友好的大海。兩國省州市結好已經達到9對,中塔友好事業不斷迸發出新活力。
習近平2024年7月5日在塔吉克斯坦《人民報》和“霍瓦爾”國家通訊社發表的題為《共創中塔關系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
VW001.039.20240705.003
推進人文交流,夯實兩國世代友好民意根基。我們歡迎更多塔吉克斯坦朋友到中國旅游觀光、留學深造、投資經商、訪問交流,愿同塔方不斷擴大文化、教育、衛生、體育、青年、地方等領域合作,讓兩國人民像走親戚一樣常來常往。我們要充分發揮在塔魯班工坊、孔子學院、中塔中醫藥中心作用,加快推進互設文化中心,擴大兩國地方合作,讓中塔世代友好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習近平2024年7月5日在塔吉克斯坦《人民報》和“霍瓦爾”國家通訊社發表的題為《共創中塔關系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
VW001.039.20240705.004
雙方愿全面加強人文交流合作,夯實中塔世代友好的民意基礎。用好中塔中醫藥中心、魯班工坊等平臺,加緊推進互設文化中心,支持兩國在青年、媒體、智庫、婦女、教育等領域開展更多交流。
習近平2024年7月5日同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共同會見記者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721.001
在文化體制改革方面,著眼于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提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改進創新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工作機制;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
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說明,據新華社北京2024年7月21日電
VW001.039.20240729.001
中國和意大利分處古絲綢之路兩端,兩國歷史悠久的友好交往曾為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和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作出重要貢獻,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是中意兩國的共同財富。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各國相通、團結則共進,封閉、分裂則各退。中意兩國要秉持和弘揚絲路精神,從歷史維度、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發展雙邊關系,推動中意關系行穩致遠。
習近平2024年7月29日會見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806.001
“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對于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積極意義,為世界文明百花園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習近平對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據新華社北京2024年8月6日電
VW001.039.20240806.002
要以此次申遺成功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切實提高遺產保護能力和水平,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要持續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傳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求。要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用實際行動為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習近平對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據新華社北京2024年8月6日電
VW001.039.20240820.001
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優異成績,將中華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發揚光大,讓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交相輝映,生動詮釋了新時代中國精神。賽場上,大家牢記黨和人民重托,“國家榮譽永遠超過個人”、“我的這塊金牌獻給偉大的祖國”等誓言擲地有聲,展現了祖國至上、為國爭光的赤子情懷,展現了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必勝信念,展現了團結協作、并肩作戰的寶貴品質,展現了中國青年一代自信樂觀、熱情友好的陽光氣質。你們讓全世界看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淀,看到了中國開放包容、昂揚進取的時代風貌,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志氣、銳氣和底氣。祖國和人民為你們驕傲,為你們點贊。
習近平2024年8月20日在接見第33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822.001
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形成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面。
習近平2024年8月22日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0905.001
要攜手推進多元包容的現代化。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現代化的崇高追求。中方愿同非方密切人文交流,在現代化進程中倡導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包容共存,共同推動全球文明倡議結出更多碩果。
習近平2024年9月5日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
VW001.039.20240905.002
中方愿同非方深入推進“未來非洲職業教育”計劃,共建工程技術學院,建設10個“魯班工坊”。重點面向非洲婦女和青年,提供6萬個研修名額。共同實施中非“文化絲路”計劃和“廣電視聽創新合作計劃”。雙方商定將2026年確定為“中非人文交流年”。
習近平2024年9月5日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
VW001.039.20240910.001
我國青銅文明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獨樹一幟。要加強青銅器文物的保護研究和宣傳闡釋,更好激發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對偉大祖國和中華文明的熱愛。
習近平2024年9月10日在陜西寶雞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912.001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要保護弘揚黃河文化,傳承好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加強對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深入推進考古等工作。保護好紅色文化資源,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充分展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和奮斗精神。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
習近平2024年9月12日在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0913.001
伏羲廟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要將這份寶貴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好,讓祖先的智慧和創造永勵后人,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習近平2024年9月10日至13日在甘肅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913.002
我國四大石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希望文物工作者賡續“莫高精神”,潛心為國護寶,為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2024年9月10日至13日在甘肅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913.003
甘肅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紅色文化資源豐富。要傳承好紅色基因,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支持敦煌研究院建設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和敦煌學研究高地,建設好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為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精神力量。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支柱產業。
習近平2024年9月10日至13日在甘肅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0920.001
要深入宣傳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實質和真諦,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兼容并蓄、求同存異等優良傳統,廣泛倡導有事多協商、遇事多協商、做事多協商,積極培育協商民主文化。
習近平2024年9月20日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0927.001
中華民族是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偉大民族。我國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遼闊疆域,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書寫了輝煌的中國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歷史必然。
習近平2024年9月27日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0927.002
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華民族鑄就多元一體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兼收并蓄,逐漸超越地域鄉土、血緣世系、宗教信仰,匯聚形成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華文化,形成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格局。歷史充分證明,燦爛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必須不斷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不斷增進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
習近平2024年9月27日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0927.003
著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強大精神文化支撐。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必須增進中華文化認同。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加強對青少年的歷史文化教育,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小就植入孩子們的心靈。
習近平2024年9月27日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0930.001
我們堅信,創造了五千多年輝煌文明的中華民族,必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創造出新的更大輝煌,必將為人類和平和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習近平2024年9月30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招待會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1011.001
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識,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把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建設成一個和平、和睦、和諧的大家庭。
習近平2024年10月11日在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011.002
要以開放包容的胸襟,繪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畫卷。“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也是人類文明傳播和發展的規律。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也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和發展的重要動力。中華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形成的開放體系,在兼收并蓄中歷久彌新。中華民族是開放包容的民族,中國人民是善良友好的人民。中方愿同各方一道,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通過真誠溝通,增進了解、加深友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推動世界朝著命運共同體的方向發展。
習近平2024年10月11日在會見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外方嘉賓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016.001
文化遺產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要保護好、傳承好。
習近平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在福建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016.002
要在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為功。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建好長汀、寧化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深化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研究闡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堅持不懈做好以文化人工作,積極推進移風易俗。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增進臺灣同胞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依托宗親鄉親、祖地文化等紐帶廣泛凝聚僑心。
習近平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在福建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018.001
要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協同發力,打牢社會治理的文化根基。
習近平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安徽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018.002
人民內部矛盾要用調解的辦法解決。六尺巷體現了先人化解矛盾的歷史智慧,要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場所,發揮好中華民族講求禮讓、以和為貴傳統美德的作用,營造安居樂業的和諧社會環境。
習近平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安徽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018.003
要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發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深入挖掘和運用好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功能及旅游價值。加強傳統村落、傳統建筑保護傳承利用,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推動移風易俗。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健全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打造更多文化精品。
習近平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安徽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023.001
我們要建設“人文金磚”,做文明和合共生的倡導者。金磚國家匯聚了深厚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我們要積極倡導不同文明包容共存,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挖掘教育、體育、藝術等領域合作潛力,讓不同文明交相輝映,照亮金磚前行之路。去年,我提出金磚數字教育合作倡議,很高興看到這一機制已經落地。中方將實施金磚數字教育能力建設計劃,未來5年在金磚國家設立10個海外學習中心,為1000名教育管理人員和師生提供培訓機會,助力金磚人文交流走深走實。
習近平2024年10月23日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六次會晤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1024.001
共興文明,實現多元和諧。多樣文明是世界的本色。我們要做文明互鑒的促進力量,增進溝通對話,支持彼此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我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就是要推動建設美美與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園。中方將牽頭成立“全球南方”智庫合作聯盟,促進各國人文交流和治國理政互學互鑒。
習近平2024年10月24日在“金磚+”領導人對話會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1028.001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文化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推動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文化創造生機勃勃,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加繁榮,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同時要看到,在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深刻變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文化強國建設仍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必須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解決。
習近平2024年10月28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028.002
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文化強國建設作出部署,去年我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也就此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建設文化強國,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中華民族復興大業,事關提升國際競爭力。我們要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指導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
習近平2024年10月28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028.003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我們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引領文化發展進步,帶領人民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堅持黨的領導。我多次講過,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這里最關鍵的,就是必須把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黨管互聯網原則落實到位,提升信息化條件下文化領域治理能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
習近平2024年10月28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028.004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既要堅定道不變、志不改的信心和決心,又要適應時代發展變化,主動識變應變求變。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緊緊圍繞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不斷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發展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
習近平2024年10月28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028.005
著力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創造。要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把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作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圍繞提高文化原創能力,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制,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時代經典,構筑中華文化的新高峰。要堅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結合、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積極營造良好文化生態,充分發揚學術民主、文藝民主,支持作家、藝術家和專家學者扎根生活、潛心創作,推動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持續迸發。
習近平2024年10月28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028.006
文化與科技相生相促。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用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改進文化創作生產流程,推動“硬件”和“軟件”全面升級,實現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面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涌現,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
習近平2024年10月28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028.007
始終堅持文化建設著眼于人、落腳于人。文化強國之“強”最終要體現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態、文化修養上。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要重視發揮文化養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養全民族昂揚奮發的精神氣質。
習近平2024年10月28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028.008
文化創造核心在人。要把育人才、建隊伍作為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統籌各類人才培養,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銳意創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隊伍。要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建立健全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文藝和學術評價體系,完善符合文化領域特點的人才選拔、培養、使用、激勵機制,營造識才、重才、愛才的良好政策環境。
習近平2024年10月28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028.009
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結著中華民族綿延發展的基因和密碼。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把歷經滄桑留下的中華文明瑰寶呵護好、弘揚好、發展好,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和神圣使命。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習近平2024年10月28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028.010
文化遺產是輝煌燦爛中華文明的有力見證,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要秉持敬畏歷史、熱愛文化之心,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預原則,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加強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的整體保護和活態傳承。健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制機制,加快完善法規制度體系,加強工作力量配備和管理資源整合,切實增強權威性、協同性、約束力。
習近平2024年10月28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028.011
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家文化影響力競爭也日趨激烈。作為負責任大國,我們必須更加主動地宣介中國主張、傳播中華文化、展示中國形象。要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加大外宣工作統籌協調力度,創新開展網絡外宣,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
習近平2024年10月28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028.012
開放包容是文明發展的動力源泉。近年來,我國一些文學作品、網絡游戲、網絡影視劇成功“出海”,到中國旅游成為海外民眾的新時尚,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力量、對外開放的力量。我們要強化用文化同世界對話的理念,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推動更多富有歷史文化底蘊、反映當代中國生活、具備國際文化視野的作品走出國門。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創造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外的文化成果。
習近平2024年10月28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028.013
建設文化強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要加強黨中央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文化建設領導管理體制機制,搞好規劃設計、統籌協調、任務分工、督促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做好干部配備、人才培養、資源投入等工作,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起文化強國建設的強大合力。
習近平2024年10月28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106.001
要繼續加強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護水平,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實支撐,讓中華文明瑰寶永續留存、澤惠后人,激勵人們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習近平2024年11月4日至6日在湖北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106.002
湖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紅色資源豐富,要在加強文化資源保護和推動文化創新發展上擔當使命。系統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加強長江文明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積極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把更多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送到群眾身邊。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和線路,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
習近平2024年11月4日至6日在湖北考察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107.001
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斷滋養和啟迪后世。兩千多年前,中國和希臘兩大文明在亞歐大陸兩端交相輝映,為人類文明演進作出了奠基性貢獻。中希共同舉辦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在雅典設立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為中希兩國和世界各國搭建了文明交流互鑒的新平臺。
習近平2024年11月7日致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的賀信
VW001.039.20241107.002
中國積極致力于推動文明傳承發展,加強國際人文交流,促進全球文明對話,注重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愿同各方一道,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希望各位專家學者擔負起古典學研究的使命,為促進文明傳承發展、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2024年11月7日致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的賀信
VW001.039.20241108.001
中意文化合作富有成果和活力,雙方要繼續密切人文交流,落實好新一輪文化合作執行計劃,深化文化藝術、文物保護、經典著作互譯、旅游、教育等領域合作,將文化遺產地合作打造為中意人文交流新亮點。雙方要支持語言教學和青少年交流,共同培育更多新時代的馬可·波羅。
習近平2024年11月8日同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會談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108.002
中意傳承千年的友好交往史滋養了兩國生生不息的人文交流,古老的絲綢之路開辟了東西方交流先河,馬可·波羅打開了西方世界認知中國的窗口,一代代使者接續譜寫兩國友好篇章,樹立了世界不同文明平等對話、共同發展的典范。近年來,中意文化合作機制推動兩國互辦文化和旅游年,首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結好模式,兩國高校廣泛開展學術和青年交流,拓展新興學科聯合研究,取得豐碩成果。
習近平2024年11月8日同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會見出席中意文化合作機制大會和中意大學校長對話會代表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108.003
當今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中意作為兩大文明古國,應該起而行之,共同倡導以文化人、以德潤身,以博大的人文情懷觀照人類命運,以兼容并蓄的胸襟超越隔閡沖突,以和合共生的愿景凝聚發展合力,讓文明的燈塔照耀人類前行的正道。希望雙方一道努力,推動更多有識之士爭做中意友好合作的踐行者、東西方文明互鑒的推動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參與者,為推動世界和平和發展作出中意貢獻。
習近平2024年11月8日同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會見出席中意文化合作機制大會和中意大學校長對話會代表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114.001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延綿5000多年的文明,以卡拉爾文明為代表的海洋文明和以印加文明為代表的陸地文明彰顯了秘魯文明的歷史悠久和豐富多元。中外考古學界認為,中華文明和美洲文明實際上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的產物。文明的智慧讓我們理念相近、心靈相通。中國人歷來講究“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印加人倡導“莫偷盜、莫撒謊、莫懶惰”。秘魯思想家馬里亞特吉曾講,“在精神和物質上,中國比歐洲更接近我們。我們人民的心理更像亞洲人而不是西方人”。這就是華人移民175年來同秘魯人民血脈相融、不可分割的“文明密碼”。近期,兩國廣播電視部門將在秘魯舉辦《從長城到馬丘比丘》首映式,展播《三體》等中國優秀影視作品,相信這將有助于秘魯朋友更加深入了解中國。
習近平2024年11月14日在《秘魯人報》發表的題為《讓中秘友好之船揚帆遠航》的署名文章
VW001.039.20241114.002
很多人告訴我,中秘兩國人民看到對方就“望之可親”,看到對方的文物就感到“似曾相識”。比如,秘魯出土的印加人金面具同中國三星堆的黃金面具如出一轍。馬丘比丘古城祭臺上有一塊“栓日石”,印加人通過日影變化,確定季節、編制日歷,這同中國古代的日晷異曲同工。中國古蜀先民以展翅飛翔的太陽神鳥表達對太陽和太陽神的崇拜,這同印加文明一般無二,都體現出對光明的向往。去年以來,“何以文明”全球巡展走進秘魯,“印加天路”安第斯文化展、“印加人和帝國四方之地”等展覽來到中國,受到兩國民眾熱烈歡迎。近日,雙方已在秘魯舉辦“太陽之光:古蜀文明與印加文明互鑒展”,歡迎大家前去參觀,相信一定能夠找到更多中秘文明交相輝映之處。
習近平2024年11月14日在《秘魯人報》發表的題為《讓中秘友好之船揚帆遠航》的署名文章
VW001.039.20241114.003
我們要擔起文明互鑒時代責任,加強在文化藝術、教育、科研、旅游、青年、文化遺產保護、考古等領域交流合作,采取更多措施便利兩國人員往來,進一步夯實雙邊關系發展社會民意基礎。密切兩國在文明古國論壇機制內合作,探討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支持各國文明交流互鑒,讓世界不同文明如同中國九寨溝的五彩池和秘魯馬拉斯的梯田,雖色彩斑斕、形狀各異,但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2024年11月14日在《秘魯人報》發表的題為《讓中秘友好之船揚帆遠航》的署名文章
VW001.039.20241114.004
要擔起文明互鑒時代責任,倡導加強國際文明對話,探討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加強文化政策對接,深化文化藝術、教育、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交流合作。
習近平2024年11月14日同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舉行會談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115.001
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的工具、傳承文明的載體、增進理解的橋梁。中文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產品,支持服務國際社會開展好中文教育是中國作為母語國的責任。
習近平2024年11月15日致2024世界中文大會的賀信
VW001.039.20241115.002
國際中文教育廣受歡迎,彰顯了開放包容的魅力,展現了互學互鑒的價值,體現著合作共贏的精神,凝結著中外人士共同的心血。希望世界中文大會堅持守正創新,加強聯通融合,凝聚各方共識,努力搭建語言互通之橋、理解互信之橋、文明互鑒之橋,為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習近平2024年11月15日致2024世界中文大會的賀信
VW001.039.20241117.001
雙方始終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和對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巴西著名詩人和作家塞西莉亞·梅雷萊斯、馬查多·德·阿西斯都曾轉譯過中國的唐詩,體現了雙方精神上跨越時空的共鳴。近年來,音樂、舞蹈、美食、體育等成為連接兩國人民的新橋梁,雙方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不斷加深。巴西可愛的動物水豚、波薩諾瓦音樂、特色舞蹈桑巴和戰舞在中國廣受歡迎,中國春節等傳統節日、中醫藥等傳統文化為越來越多的巴西人民所熟知,兩國青年、記者、學者互動頻繁,地方交往積極活躍。今年,雙方舉辦了一系列慶祝建交50周年活動,為兩國人民奉上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這幾天,我陸續收到來自巴中友好協會、巴西的大學師生、里約熱內盧科帕卡巴納要塞樂團等百余名巴西各界友好人士的來信,表達了對深化兩國友好的熱切期盼,令我十分感動。
習近平2024年11月17日在巴西《圣保羅頁報》發表的題為《萬里交好共命運 攜手揚帆正當時》的署名文章
VW001.039.20241117.002
我們要厚植中巴人民友好基礎。中巴文化豐富多彩、魅力獨特,交相輝映、相互吸引。雙方要繼續發揚開放包容的優良傳統,深化文化、教育、科技、衛生、體育、旅游、地方等領域交流合作,使兩國在對方人民心中更加真實、立體、鮮活,為賡續中巴傳統友誼培育更多民間使者,讓兩國文明在友好交往中和諧共生、兼容并蓄,不斷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
習近平2024年11月17日在巴西《圣保羅頁報》發表的題為《萬里交好共命運 攜手揚帆正當時》的署名文章
VW001.039.20241118.001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5月我訪問法國期間,中法雙方達成在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唐代文物展的協議。我很高興地看到,在兩國文物專家共同努力下,“中國·唐——一個多元開放的朝代(7至10世紀)”展覽如期開幕。
習近平2024年11月18日為“中國·唐——一個多元開放的朝代(7至10世紀)”展覽題寫的序言
VW001.039.20241118.002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最鼎盛的一個朝代,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思想包容、藝術恢弘、民族融合。唐代的文化影響輻射亞洲,并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歐洲。唐代的詩歌、繪畫、金銀器等藝術成就至今仍被人們稱頌。相信本次展覽能夠讓法國和歐洲的觀眾們更為形象地了解輝煌燦爛、自信開放的盛唐氣象,感受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
習近平2024年11月18日為“中國·唐——一個多元開放的朝代(7至10世紀)”展覽題寫的序言
VW001.039.20241118.003
中華民族與法蘭西民族都有著悠久歷史和璀璨文化。兩國人民歷來相互欣賞、相互吸引,友好交往源遠流長。我們要從歷史文化中探尋啟迪,深化人文領域交流互鑒和文化遺產保護合作,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將歷史情感與時代精神融入中法友誼,將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打造得更加牢固和富有活力。
習近平2024年11月18日為“中國·唐——一個多元開放的朝代(7至10世紀)”展覽題寫的序言
VW001.039.20241203.001
傳統醫藥是人類文明創造的成果,需要代代守護、傳承精華,也需要與時俱進、守正創新。中醫藥作為傳統醫藥的杰出代表,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中國始終堅持發展現代醫藥和傳統醫藥并重,推動中西醫藥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傳統醫藥發展之路。
習近平2024年12月3日致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的賀信
VW001.039.20241203.002
世界的發展與繁榮,需要各國進一步加強衛生健康領域合作,攜手應對全球衛生挑戰,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加強傳統醫藥互學互鑒,推動傳統醫藥深度融入全球衛生體系,促進傳統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傳統醫藥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習近平2024年12月3日致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的賀信
VW001.039.20241217.001
要不斷提升居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努力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提升。保護好運用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資源,增強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健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持續推進移風易俗。
習近平2024年12月17日在聽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講話
VW001.039.20241218.001
要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推進鄉村建設,繁榮鄉村文化,推進移風易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習近平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據新華社北京2024年12月18日電
VW001.039.20241220.001
澳門是鑲嵌在南海之濱的一顆璀璨明珠,是偉大祖國的一方寶地。中國最早一批留學生從這里走向世界,不少中華經典在這里經翻譯傳到西方,西方近代科學、技術、文化不少經澳門傳入中國內地。在不同歷史時期,澳門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作出了獨特貢獻。
習近平2024年12月20日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1220.002
“澳門歷史城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處處是旅游打卡地,備受中外游客青睞。美食之都、文化之都、盛事之都等美譽紛至沓來,格蘭披治大賽車、澳門國際音樂節等品牌活動聲名遠揚,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在這里交相輝映,中外文化交流合作基地的優勢更加突出,成為不同文明和諧相處、融合發展的典范。
習近平2024年12月20日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
VW001.039.20241220.003
用好中西薈萃的文化優勢,促進國際人文交流,講好澳門故事、中國故事,打造中西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窗口。
習近平2024年12月20日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
轉載:學習強國